常见药用辅料对比表常见药用辅料对比表

常见药用辅料对比表常见药用辅料对比表,

本文目录导读:

  1. 药用辅料概述
  2. 药性与药理作用
  3.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
  4. 适用人群
  5. 选择药用辅料的建议

药用辅料概述

药用辅料在中药配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,常见的药用辅料包括甘草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黄芪、当归、白花蛇舌草、肉桂、砂仁等,这些辅料不仅能够增强主药的疗效,还能改善患者的体质,缓解症状。


药性与药理作用

  1. 甘草

    • 药性:甘平
    • 药理作用:甘草具有清热解毒、补益中气、调和诸药的作用。
    • 用法用量:通常与主药同服,每日10-15克。
    • 注意事项:甘草性偏温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  2. 党参

    • 药性:温中散寒
    • 药理作用:党参能够补气健脾、温中散寒。
    • 用法用量:每日10-15克,与主药同服。
    • 适用人群:适用于气短、乏力、脾胃虚弱者。
  3. 白术

    • 药性:温中益气
    • 药理作用:白术能够健脾益气、燥湿祛痰。
    • 用法用量:每日10-15克,与主药同服。
    • 适用人群:适用于气短、呼吸不畅、脾胃虚弱者。
  4. 茯苓

    • 药性:甘平
    • 药理作用:茯苓具有健脾利湿、宁心安神的作用。
    • 用法用量:每日10-15克,与主药同服。
    • 适用人群:适用于水肿、失眠、健脾不足者。
  5. 黄芪

    • 药性:温中益气
    • 药理作用:黄芪能够补气固表、利尿托毒。
    • 用法用量:每日10-15克,与主药同服。
    • 适用人群:适用于气短、乏力、表虚者。
  6. 当归

    • 药性:温经活血
    • 药理作用:当归能够活血化瘀、行气解毒。
    • 用法用量:每日10-15克,与主药同服。
    • 适用人群:适用于经络不通、气血不足者。
  7. 白花蛇舌草

    • 药性:温中散寒
    • 药理作用:白花蛇舌草能够温中散寒、行气解毒。
    • 用法用量:每日10-15克,与主药同服。
    • 适用人群:适用于寒凝气滞、气短呼吸不畅者。
  8. 肉桂

    • 药性:温中散寒
    • 药理作用:肉桂能够温中散寒、行气活血。
    • 用法用量:每日5-10克,与主药同服。
    • 适用人群:适用于寒凝气滞、气短呼吸不畅者。
  9. 砂仁

    • 药性:温中健脾
    • 药理作用:砂仁能够健脾止泻、温中散寒。
    • 用法用量:每日10-15克,与主药同服。
    • 适用人群:适用于脾胃虚弱、泄泻者。

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

  1. 用法用量

    • 甘草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黄芪、当归、白花蛇舌草、肉桂、砂仁等药用辅料通常与主药同服,每日10-15克即可。
    • 不同体质和病情的患者,用药用量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。
  2. 注意事项

    • 甘草性偏温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    • 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黄芪等温中类药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    • 当归、白花蛇舌草等活血类药,血热出血者慎用。
    • 砂仁温中健脾,脾胃虚弱者可适量使用,但避免过量。

适用人群

  1. 气短

    • 适用于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黄芪等温中类药。
    • 适用于气短、乏力、呼吸不畅者。
  2. 脾胃虚弱

    • 适用于白术、茯苓、黄芪、砂仁等健脾类药。
    • 适用于消化不良、泄泻者。
  3. 气虚

    • 适用于党参、白术、黄芪等补气类药。
    • 适用于气短、呼吸不畅、头晕者。
  4. 血热

    • 适用于当归、白花蛇舌草等活血类药。
    • 适用于经络不通、气血不足者。
  5. 湿热

    • 适用于茯苓、薏苡仁等利湿类药。
    • 适用于水肿、失眠者。

选择药用辅料的建议

  1. 根据体质选择

    • 脾胃虚寒者慎用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黄芪、砂仁等温中类药。
    • 血热出血者慎用当归、白花蛇舌草等活血类药。
  2. 根据病情选择

    • 气短、乏力者可选用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黄芪等温中类药。
    • 肠胃虚弱者可选用白术、茯苓、黄芪、砂仁等健脾类药。
  3. 根据个体差异选择

    不同体质和病情的患者,用药用量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。

常见药用辅料对比表常见药用辅料对比表,

发表评论